霓虹灯是醒目的大都会语句,能够唤醒或是突出建筑的空间或结构。抓人眼球的流光溢彩、多到过剩的选色、与复古美学的相关性,这些发光的物件能够使空间同时拥有现代感与怀旧感,但是鲜少有人理解其背后的科学原理,或是霓虹作为材料的属性,许多建筑师都忽视它的用处,觉得它只能和商业招牌产生联系。以下,我们探索霓虹是如何起作用的,了解它的建筑历史,并探讨如今的建筑师该如何继续用它。
霓虹气在1898年就被发现,并根据希腊语“neos”命名,意为“新的气体”。它是一种稀有而高贵的气体,无色无味,在常态下保持惰性,当置于电场中时放出橙红色的光芒,正适合用作有色照明。
第一支霓虹灯由工程师及化学家Georges Claude在1902年发明,并在1910年首次在巴黎公开展出。要制作霓虹灯,首先需要做出四、五至八英寸长的中空玻璃管,然后抽去玻璃管中的部分空气,接通高压电流,注入霓虹气或是另一种气体被电流激发放出光亮。通过注入不同的气体,或是在玻璃管壁上使用不同的染剂与磷光剂,可以获得不同的颜色,比如汞蒸气灯管就会发出蓝光,而非霓虹灯的橙光。
在1923年Georges Claude和他的公司Claude 霓虹为美国带来了新的霓虹灯标牌,开创塑造了美国城市美学的霓虹装饰时代。霓虹灯迅速被用在室外广告上,成为影院体验中不可磨灭的部分。美国广告经理与灯光设计师Douglas Leigh是这场变革中的先驱者,霓虹灯艺术家Rudi Stern写道,“三十年代时代广场上的很多视觉刺激都是Leigh身为动态光效艺术家创造出来的天才产物。”相当多的霓虹灯被用在1933年的芝加哥的进步世纪博览会以及1939年的纽约世博会上,尤其是在之后,霓虹灯招牌变成了人见人爱的拉斯维加斯美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
但是霓虹灯的影响远不只限于美国——第一次在巴黎展出后,霓虹灯便最先用于巴黎的电影院与夜总会,同时在20世纪60年代,甚至是苏联也将东欧集团的首都“霓虹化”,关联起资本主义的霓虹大都会。相似的是,在20年代霓虹灯差不多也在中国发展了起来,并在20世纪中期永远地改变了香港的天际线。这些招牌结合中国古代书法与现代商业美学,并运用了文化和叙事符号。
从其早期历史直到今日,霓虹灯已经和现代感、大都会生活以及活力气息紧密关联在一起。如今的建筑师可以继续使用霓虹标牌来营造这种环境,不管是通过文字、符号还是抽象设计。在这一点上,霓虹灯很好地配合着精致的现代室内设计,比如下图由LYCS Architecture设计的Myline酒店。恰当的符号或语句与恰当的室内装潢组合在一起,将城市的活力与生机带入了私人空间。
尽管有着如此强烈的历史联系,不断唤起对于20世纪早期的怀旧情感,让人想起宝贵的文化符号比如旧影院、时代广场以及拉斯维加斯,但是在创造出一种超越现代城市生活的氛围上,霓虹灯有着更大的潜力。配合抛光水泥、粗制砖块与植物,霓虹标牌能够产生优美的复古情调,将顾客带回另一个时代,但同时仍然获得身处现世的新奇感受。在室内设计中如此使用霓虹灯,创造出高度独特的美感,很容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。
因为它和标牌的关联是如此紧密,对于某些建筑师来说可能太过于局限或俗气,霓虹灯常受冷落。Rudi Stern进一步写道,“不幸的是,对于许多建筑师来说,霓虹灯就是他们上次刚看到的劣质粉色‘披萨’招牌,并且他们突然就这么抛弃了一种能用作不错的空间环境元素的媒介。”因此,尽管有着历史与商业联系,霓虹灯仍有潜力超越作为复古符号与大都会词汇的限定,将抽象设计、气氛色以及灯光的运动属性组合在一起,能够完全地改变空间,甚至不用联系起历史美学或是显式信息。如下图的With.It之家,BodinChapa Architects以一种非具象的方式创造出难忘而迷人的詹姆斯·特瑞尔(James Turrell)风格房间,光线在耀眼的同时又给予宁静。霓虹灯有着完全的房间改造能力,就算只是简单用在天花角落的贴边上,而这是因为光线有着能和空间感本身交流的独特属性。如果建筑师能跨过商业联想,并研究下霓虹灯和建筑空间的关系,便能将其变成更加强大的气氛点缀元素。
译者:张乃文